第24章 离甬列车:未灭的火种
火车轮子碾过铁轨的哐当声,像在给这两年的东海炼化生活敲着收工的鼓点。μμ¨看?$\书?君+? ¤最o新|~#章μD?节t¤更[新?o快- 我,林晓阳,坐在靠窗的位置上,感觉自己像个刚打包完行李的“逃兵”。 站台上,王哥和小李的脸贴在玻璃上,努力做着夸张的鬼脸。 “喂!林晓阳!别装深沉了!”王哥使劲拍着窗户,“到了燕山,发达了可别忘了我们这些老战友啊!” 我笑了笑,比了个OK的手势。 小李在旁边插嘴:“就是!别忘了咱们一起吃过的食堂红烧肉,还有那次半夜抢修,你差点把咖啡泼到陈师傅头上!” “喂!说点好的行不行!”我隔着窗喊回去。 “晓阳!”一个更沉稳的声音压过他俩的咋呼。 陈师傅挤到窗前,手里拿着个文件袋,表情是那种熟悉的“严肃但眼角带笑”。 他把文件袋从车窗缝里塞进来。“拿着。路上看。” “这是什么?机密文件啊?”我捏了捏,不太厚。 “机密算不上,”陈师傅摆摆手,“就我这些年攒的,一些流程上的‘坑’,容易踩雷的地方,还有几条经验谈。_j!i′n*g·w,u′x·s+w~.¨c_o,m*” “燕山那边不比这儿,水深,规矩多,法务那头尤其要小心。你去了干老本行,这些能用上。” “谢谢陈师傅!太…太有用了!” 这比任何离别赠言都实在。这两年,从啥也不懂的实习生,到能处理点事情,陈师傅没少骂,但也没少教。 他那些关于流程、签字、存档的碎碎念,以前觉得烦,现在想想,都是保命的真经。 “谢什么,”陈师傅板着脸,“到了新地方,眼睛放亮点,嘴巴紧点。” “不是咱们的地界儿了,做事更要按规矩来,一步都不能错。记住了?” “记住了!”我像刚来报到时听他训话一样。 “尤其是,涉及到技术文件、合同条款、特别是跟外面单位对接的材料,一个字一个标点都得琢磨透了。” “咱们这儿是炼油,油罐里烧的是钱,合同纸上签的也是钱,更是责任!马虎不得!总之,我给你的东西里写了几条,你好好看。” “嗯!我记得!陈师傅,您放心,您教的我都记着呢。” “行,记着就行。好好干,到了燕山,也是代表咱们东海出去的,有难处…打电话。′d,a~w+e/n¢x?u/e¨b/o`o!k-._c·o′m*”他最后三个字说得有点不自在。 广播开始催促送行的人下车了。 小李立刻喊:“林晓阳!燕山的帅哥多拍点照片啊!要高清的!” “去你的!”我笑骂。 王哥也喊:“记得发微信!吐槽一下首都人民的‘高贵冷艳’!” “好!等着接我的长篇吐槽吧!”我挥着手。 炼化厂那些熟悉的、巨大的银色罐子和高耸的塔架,在车窗外缓缓移动,越来越远。 夕阳的光给它们镀了层金边,竟显出几分温柔。 两年前,我第一次看到这片钢铁丛林时,只觉得巨大,现在要走了,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堵着。 我收回目光,低头打开陈师傅给的文件袋。 我翻看着: ?“燕山法务部老张,脾气倔,但业务精,认死理。他签字的文件,务必核对三遍以上,逻辑清晰,数据无误,否则会被打回来骂得狗血淋头。别哭,习惯就好。找他签批,最好选下午三点后,上午他气性大。” ?“技术部转过来的合同附件,尤其注意保密条款和技术参数清单的对应性。去年出过岔子,参数清单页码和合同正文对不上,差点被钻空子。打印前务必逐页核对页码连续性。” ?“外单位来人(尤其涉及技术交流、合作洽谈的),所有携带进入办公区的电子设备,如非必要,提醒其存放前台或指定区域。不是信不过,是规矩。”这一条下面,陈师傅用红笔画了个圈。 看着看着,我忍不住笑了,笑着笑着,眼眶又有点发酸。 翻到最后几页,内容严肃起来: ?“关于合同泄密风险:留意非必要情况下索要合同全文(尤其是带技术附件或敏感商务条款)的行为。无论对方是谁(内部其他部门、外部‘合作伙伴’),都要确认其权限和必要性。口头索要?不行!必须走正式流程,邮件留痕。直接拿U盘来拷?更不行!推给我处理。别怕得罪人,你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