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章 赵立春的疑虑与信任
林卫东递上来的那两份报告就像两块石头,一块滚烫,一块冰冷,同时砸进了赵立春的心湖里,激起了滔天巨浪。`我*得?书-城′ .已!发_布¨最/辛^璋^劫! 那份冠冕堂皇的《防汛演习请示报告》是冰冷的。它像一块坚冰,逻辑严密,理由充分,无懈可击,是拿到常委会上冲锋陷阵的最好武器。 而那份厚得像砖头一样的《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应急预案》则是滚烫的!它像一块烙铁,每一个字都散发着灼人的热量,烫得赵立春的手都在微微发抖,更烫得他心里翻江倒海,久久不能平静。 办公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。 窗外的天色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。晚归的鸟儿在政府大院的梧桐树上发出几声清脆的鸣叫,更显得这间办公室里安静得可怕。 赵立春没有说话,他只是站起身走到窗前,背对着林卫东点上了一根烟。 这是林卫东第一次看到这位军人出身、向来以自律著称的铁腕县长在办公室里抽烟。 他知道赵叔的心乱了。 烟雾在昏黄的灯光下缭绕着赵立春那挺拔而又显得有些沉重的背影。 他一口接一口地狠狠地吸着,仿佛想用那辛辣的尼古丁来麻痹自己那颗正在剧烈交战的心。 信,还是不信? 这是一个问题。 一个足以压垮任何一个地方主官的沉重的问题。 从理智上讲,他真的很难相信。 百年一遇?灭顶之灾? 这听起来太玄乎了,太像天方夜谭了! 他当了半辈子的兵,后来又转业到地方,他的人生信条是实事求是、是眼见为实。 他相信数据,相信科学,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。 可林卫东这份报告里那些堪称“末日预言”的推断,没有任何的数据支撑,没有任何的科学论证,全凭他一句——“我个人不成熟的推测”。 这怎么能让他信服? 这要是拿到常委会上,别说王海那帮人了,就是县委书记恐怕都会觉得他赵立春是跟着林卫东一起疯了! 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“推测”,就要在全县范围内大动干戈,搞什么加固堤坝、储备物资。.零*点′看?书` `首/发~ 这得花多少钱? 清河县的财政早就己经是拆了东墙补西墙,连给老师发工资都得抠抠搜搜的。 哪有闲钱去搞这种在所有人看来都毫无意义的“面子工程”? 到时候钱花出去了,洪水没来,那他赵立春和林卫东就会成为整个清河县最大的笑话! 他赵立春甚至会因此被贴上一个“好大喜功、劳民伤财”的标签,政治前途都可能就此终结! 这个风险太大了,大到他几乎不敢去想。 可是…… 赵立春狠狠地吸了一口烟,烟头的火星在昏暗中明灭不定,就像他此刻那颗摇摆不定的心。 可是,万一呢? 万一林卫东又说对了呢?! 这个念头像一条毒蛇死死地缠绕着他的心脏,让他喘不过气来。 他的脑海里不受控制地浮现出了几个月前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夜晚。 红星水库那咆哮的管涌! 棉纺厂里那雷鸣般的掌声! 眼前这个年轻人一次又一次地用他那神乎其神的“预判”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在别人看来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奇迹! 他就像一个来自未来的先知。 他说的每一句话、做的每一件事最后都被证明是绝对正确的! 那么这一次呢? 这一次他用如此凝重、如此严肃的态度发出的这个堪称“末日”的警报,难道真的只是他的臆想吗? 赵立春不敢赌。 他真的不敢赌。 他可以用自己的政治前途去赌,但他绝对不能用清河县这几十万老百姓的身家性命去赌! 这一刻,他深深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如履薄冰,什么叫战战兢兢。!咸?鱼~墈+书^蛧~ ?耕!欣^嶵¨全* 他手里的权力越大,他肩上的责任就越重。 一根烟很快就抽完了。 赵立春把烟头狠狠地摁死在窗台上,然后他转过身,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林卫东。 他的声音沙哑而又充满了疲惫。 “卫东,你老实告诉我。” “你这份报告到底有几分把握?” 他没有问林卫东的消息来源,这是他们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。